石林县人参果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建站以来,着眼人参果品种选育、种苗繁殖、果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核心环节,主动作为,凝聚起人参果科技小院、合作社、协会等科技人才力量,探索出一条“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参果产业发展新路子,为石林县“一县一业”做大做强和人参果全产业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大动能,为打造人参果世界级一流品牌贡献人大力量。
探索“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
构建多元融合发展格局
依托代表工作站,探索出“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科技小院+合作社+农技协+基地+果农”服务模式,进一步凸显人参果产业链各环节优势,构建产业大联合、大发展格局。一是紧扣产、学、研一体化关键,争取科研院所支持,吸纳院校专业人才7名加入代表工作站,筹建了“科技小院”人参果工作站,把人参果专家云聚西街口,为人参果产业科技赋能。二是紧扣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动员核心种植区域村组就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凝聚种植大户产业发展合力,目前成立了51家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人参果产业扩面增量夯实基础。三是紧扣区域产业联合发展需求,牵头成立了石林彝族自治县利民人参果产业协会,把当地的“土专家”汇集起来,吸纳7家县域有实力、有影响的人参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合作社社员共同加入,搭建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信息互通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各合作社、企业、种植大户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强化“驻站专家科技赋能”
点燃产业发展新引擎
石林县人参果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将“科技小院”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窗口,坚持“院地共建、融合发展、科技支撑、基地示范、产业振兴”思路,内外兼修,深耕品质人参果,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驻站专家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查,进村入户促膝座谈交流,实打实开展产业技术难题调研。参与制定了《人参果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人参果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驻站专家张丽芳科技团队完成人参果亲本筛选、组合配制、杂交试验、杂交后代单株选育、品比试验、多点试验等工作,筛选出优良品种(系)15个,填补了国内人参果杂交育种空白。入选太空诱变育种项,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83天的人参果种子正在进行种植试验。驻站专家的科技赋能,为人参果“芯片”迭代升级,巩固西街口产业国内领先和世界一流的地位,推动人参果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
突出“代表领学促干”
争当产业发展领头雁
专业代表工作站建立以来,通过观摩指导、专业培训和科普宣传,引导更多乡土人才练就兴农富农本领,促进了人参果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养提升。代表们积极发挥产业发展领头雁作用,依托代表工作站、科技小院、合作社等平台和主题活动,在人参果种植技术上积极领学促干,各级代表在自身学精学透的基础上,积极主动联络指导种植大户开展技术指导,分享传授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经验,促进人参果种植户提质增产,为产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2023年以来,依托各类平台累计举办田间课堂、现场教学培训13场次,科技培训20余场次,1500余户果农获益。市人大代表毕卫学2023年种植人参果近40亩,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领头雁。人参果种植户虎兰珍笑着说“种植人参果让她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家里决定把重心转移到种植上来,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石林县人参果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赋能推动下,如今,西街口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0.19万亩,产值超过10亿,辐射带动石林县和临近州、市、县广泛种植人参果超过20万亩。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靠的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行动。人大代表工作站该如何发挥作用?需要专在什么地方?人大代表又该怎么干?如何体现担当?石林县人参果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已经交出了答卷。
供稿:石林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娄玉泉、符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