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良县人大常委会南羊街道工委深入调查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履职形式和手段,解决人大街道工委工作‘底气不足’”等难题,围绕阵地建设、代表履职、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创新四项制度,加强联系与协同、支持和指导,形成整体合力,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提高基层治理绩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探索建立知政议政保障制度
推行“定好计划、定期进站、定期办结”“三定”制度。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月按计划开展代表活动。定期组织代表依托县人大常委会的相关会议活动,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开展评议、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监督形式,协助代表在更高站位角度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在街道层面,每季度一次的街道代表小组活动都要听取办事处关于重点项目的进展汇报并提出代表意见建议,每半年办事处定期向代表通报一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充分保障代表依法行使知政议政权力。组织人大代表对宜良县重点项目南羊水厂、南羊街社区垃圾热解厂等进行实地跟踪问效。
探索建立活动保障制度
注重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和民生热点问题,认真谋划组织好闭会期间代表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和主题实践活动。今年以来,水环境治理专业代表站组建了4支40余人的水环境保护志愿队伍,依托县级人大活动平台,开展活动选题更精准,活动内容质效更高;探索开展“人大+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模式,县检察院根据人大代表反映提供的一条漏缴耕地占用税公益诉讼线索入手,通过搭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问题线索200余条,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0余件。
探索建立联络保障制度
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全科网格融合推进工作,以选区为网格单元,将人大代表融入各自选区的基层治理网格,不断为代表牵头组织联系选区和选民“赋能”,并依托选区网格优选了一批社情民意信息员和宣传员。黄堡社区成为昆明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在14个村小组确定了16名立法信息员负责宣传法律、收集群众对立法的意见建议。用好每周二联村日固定接访、人大代表信访下沉接访和市长热线、“平安宜良”小程序等平台和渠道,整合各方信息来源,广泛听取群众呼声,聚焦民生关注热点。
探索建立履职保障制度
扎实推进“一个载体、两项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八有”标准,建好用好“一站两室”,形成以“站”为线,以“室”为点的代表履职平台,街道建立健全程序更加清晰、责任更加分明的选民意见处理流程,分层分类分级交办,抓好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提高代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以来,围绕群众反映的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问题,实行诉源治理、多元化解,当场就能答复处理的由代表答复,各级代表阵地共接访群众88人次,收集建议40余条;不动产权登记、征地拆迁历史遗留问题等需要协调相关县级部门的由街道人大工委梳理专题上报协调处理;修路、建桥、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大项目的事项报县人大常委会同意后以代表建议提出,由县人大常委会交办督办。
供稿:宜良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