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不断健全完善监督制度、拓展深化监督内容、改进监督工作方式,强化全方位、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推动法律法规有效贯彻实施,促进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监督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共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75个,开展专题询问10次、质询2次、满意度测评19次。
建章立制定规矩
监督制度不断健全
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全链条闭环式监督办法》,在全省创新制定《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惠民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先后制定修订《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办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办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办法》《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实施办法》等制度规定,构建相互承接、环环相扣、共同维系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精准选题明方向
监督领域不断拓展
紧紧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确定议题,让监督“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
围绕发展大局选题,围绕市委“六个春城”建设和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安排部署,紧扣“十四五”规划实施、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对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产业强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园区经济、政府债务管理、产业链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监督,始终做到与党委同向。
围绕民生热点选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急难愁盼,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紧盯不放,时刻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心。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实施惠民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创新建立人大代表全员参与项目征集、全体票决确定项目、全程监督项目实施、全面评价项目成效“四全”机制,开启人大增进民生福祉的新实践。
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选题,积极配合修订滇池、阳宗海保护条例,对空气质量、土壤污染、水环境治理、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河长制和林长制实施情况等进行专门监督,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重要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跟踪监督环境问题整改落实,助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法治护航生态安全、绿色发展。
围绕社会公平正义选题,督促司法机关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探索开展对监委工作的监督,对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行政检察工作、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等开展专门监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系统集成全链条
监督形式不断创新
运用系统思维推进集成创新,构建完整的监督链条,实现监督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一督到底。
一是综合监督广泛运用。根据监督对象和内容的实际需要,将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常规监督手段,与专题询问、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有机结合,变单一模式的监督为立体式的监督,多手段结合运用、多角度同向发力,打好监督组合拳。如采取“九个一”举措对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监督,提出一个议案、作出一个决议,开展一次执法检查、一次百名人大代表监督主题活动、一次专题询问、一次法律规章制度清理,出台一部条例(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召开一次主任联系基层代表听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座谈会、一次重大事项通报会,在一系列“硬核”举措和行动推动下,全市进一步补齐改善营商环境服务的短板,市场主体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二是持续监督深入推进。在做深做实年度监督的基础上,加强重点领域、重要工作的持续监督,连续三年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题询问,连续多年围绕入湖河道水质、环湖截污、生态湿地建设、“五采区”矿山关停和植被恢复等方面开展监督,连续10次开展滇池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坚持每年对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监督,切实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三是刚性监督常态化开展。2018年针对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不力问题,探索运用市区人大联动质询、三级代表跟踪检查、约见约谈、专项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深度协同对“人”和对“事”的监督,强力推动昆明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人大监督的刚性。本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围绕科技创新、雨污分流改造、园区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建设等工作,开展10次专题询问,就园林绿化监管不力、旅游发展质量不高开展2次质询,监督工作在持续发力中稳步推进,于务实作为中增强质效。
四是监督方式更加完善。首次以“一问一答一测评”的方式,对“园区经济发展”应询答复情况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自此后,所有的专题询问均全面推行全过程满意度测评。把以往对询问后整改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的具体做法,延伸拓展到“询问中”“答复时”,实现询问的监督“闭环”,有效增强了监督效果。
上下联动增实效
监督合力不断增强
探索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监督方式,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同推动解决全市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市十五届人大履职以来,针对道路无序开挖、围挡管理混乱等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市区两级联动开展专题询问,一体推进城市道路建设管护工作。聚焦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市区两级联动开展质询,上下联动推进昆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探索开展区域协同监督,牵头联合曲靖、玉溪等州市,对牛栏江、阳宗海治理保护工作开展联合视察,在保护生态环境跨区域合作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借鉴全国人大创新做法,就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对“一府两院”相关工作同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监督,实现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双向发力,助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提升。
跟踪问效促落实
监督刚性不断彰显
为增强监督刚性和质效,持续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立全链条闭环式监督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以问题建议清单、整改落实清单、跟踪销号清单“三张清单”为链条,依次传导、对应转换,实现审议—交办—督办—反馈—评议—公开“六个环节”闭环,形成事前调研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或质询+交办审议意见(形成三张清单)+跟踪督办+听取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满意度测评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推动监督由重交办轻整改、重过程轻效果、重答复轻落实向跟踪监督、边改边督、务求实效转变。近年来,对园区经济发展等10个专题询问和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护监管不力2个质询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一竿子插到底”的跟踪监督,并采取“一题两评”形式,在来年常委会会议中再次开展满意度测评,更好把初次监督与跟踪监督结合起来,敢于动真碰硬,推动问题切实得到解决,提高监督的威慑力,真正让人大监督“长出牙齿”并“咬合有力”。
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严格的依法监督、精准的问题导向、强烈的责任意识,回应了新时代人大监督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时代使命。新时代赋予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新的使命和任务,下步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拓展人大监督空间,努力创新人大监督载体,全面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为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昆明发展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