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2015年下半年财政主要工作措施
当前,我市财政经济运行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增多。在收入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财政增收,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相关税收大幅下滑,收入基数大导致增收空间缩小,“营改增”影响收入增长,收入质量不高等;在支出方面,地方实际可支配财力有限,上级下达专项转移支付明显减少,收支矛盾突出,保持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大。我们将按照市委的统一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全面贯彻市政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19条措施和市财政结合工作职能制定的稳增长17条具体措施,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好扩大公共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引导、财园助企贷等工作,集中财力支持实体经济;逐步建立财政对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估制度,不断提高财政政策和项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是统筹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关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认真研究上级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工作重点,有序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争取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意见》、《昆明市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办法》和《昆明市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关于深化财政科技资金管理的实施细则》等制度,完成《昆明市“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对策研究》、《关于鼓励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体制机制》等课题,按计划有序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工作试点,及时制定PPP操作指南、合同指南、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等文件。
三是全力以赴抓好收入组织。完善组织收入措施,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变化,紧盯企业运行情况,监测入库动态,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完成全年收入计划;大力推进综合治税,进一步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强化涉税信息的报送考核和比对分析,将潜在税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税收;严格非税收入管理,严禁虚收空转、违规增加收入,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开展财源税源调研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区各征收部门按季度完成收入计划。
四是多措并举加强支出管理。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支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完善预算动态监控机制,动态监测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格执行年初人大审议通过的年度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确保全年收支平衡;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及相关要求,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
五是切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继续围绕10件惠民实事,抓好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以及社会保障等工作,针对当前部分民生工程进展不平衡、管护措施不完善、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参与明年民生工程项目遴选工作,从财力水平、资金保障等角度出发,运用底线思维,强化市场、绩效理念,依靠基层力量。
六是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精神,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作为、主动配合,密切关注相关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建立信息定期统计制度,认真分析资金整合、预算执行、财政存量资金等有关情况;建立从项目申报到财政资金拨付全过程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明确权责;建立信息公开机制,除法定涉密信息外,所有部门预决算都要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七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优化债务存量、控制举债增量的思路,按照债务来源、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分类化债,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控制好地方债务风险。根据量入为出和审慎举债的原则,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方偿债能力,对地方债务实行总量控制,设立债务监测指标,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同时,积极争取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发行规模,切实管理好债券资金,确保资金安排合理、有效。
八是科学编制明年部门预算。严格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根据当前财政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速度,保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专项资金清理力度,切实做到节约和集约并重;推动编制三年滚动预算,着眼年度预算编制,强化中期财政政策取向,不断增强预算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目标审核程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下半年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改革发展任务比较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逐项梳理问题、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务求实效,力争全面完成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